人物專訪Exclusive Interview
學生專訪:林恩霓——從乖乖牌到批判思考的文青。
發布日期 : 2021-08-02

文/鍾錦慧

「當初會進來輔大社會系,也是在因緣際會下造就的...填分發時只覺得排除自己不感興趣的歷史系和中文系之外都可以..後來分發到社會系後,便和老師報告,他們都很替我感到開心。或許是覺得我很反骨吧?所以認為我在社會系可能比較不會被當作異類看待。」

剛通過論文口試,即將畢業於今(2021)年暑假的林恩霓,指導教授為翁志遠老師,論文題目則為「童年負面經驗共生的異質性與台灣青少年的憂鬱症狀:潛在類別分析」。為了解台灣的童年負面經驗如何聚集或共生,她便參考過去國外的相關研究,以量化研究方法,分析不同群集的樣本會連結到哪些風險因子,以及是否會對青少年後期的憂鬱情緒產生關聯。

初接觸恩霓,可能會以為他是一個文靜的乖乖學生,不過,恩霓的腦袋裡可是有著多元的社會學思考的。談到社會學帶給她的影響,恩霓說:「我覺得社會學對我來說沒有實質上具體的東西,就是潛移默化之下的吧,充斥在生活中。像以前我們可能不會太注意到的事情,現在想想就會特別去思考,是不是在那背後還有其他意義存在。此外,也會去思考事物的多元性,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二元觀這麼絕對的,其實議題間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存在,也就是這樣,我才會思索更多的可能性或是其他出口。」

恩霓由於選修系上開設的社會實踐課程,獲得到奇異果文創實習的機會。在第一線的熱門文創產業學習經營粉專、資料搜集,恩霓也跟著同事們學習內容編輯、架構編排等等事務。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工作,是參與製作香港反送中事件的攝影集,從相片編排到文字撰寫,恩霓告訴我們,正是因為接觸了社會學,所以當她在文創產業接觸到社會議題的相關產品時,發覺自己能夠擁有更多反思以及更深刻掌握題材的能力。訪談中,原本文靜的恩霓,散發充滿熱情的眼神,堅定地說著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感動,也坦承自己很享受這些過程,更因此開啟她日後想朝向文字工作者出發的夢想。

她敘述在碩士班的日常,除了實習工作,量化研究的訓練也是恩霓覺得很關鍵的一部分。曾經擔任人人聞之色變的統計方法課程助教,恩霓在過程中累積了面對焦慮學生的耐心和細心。透過在講台上的解說與指導,幫助她克服以往上台時的緊張焦慮,因此能夠更有條理、更從容的面對人群。也因為擔任了統計方法課程的助教,培養了她與大學部學生的默契。成為老師與學生們溝通的橋樑,這些努力被看見,恩霓更在輔大社科院的推薦下,獲得了輔仁大學卓越教學助理班級經營獎,為碩班的成就留下一個獨特的記憶。
 
除了教學、實習的獲得,恩霓也在課餘參與社會學專業的學術活動,像是2019年的台灣社會學會年會,讓她接觸到多樣的社會學研究。甚至是以往只聽聞過盛名卻從未謀面過的學界老師,她認為這也是碩士班學生非常值得參與的學習。於今年夏日順利畢業的她,也期望在疫情好轉後,能到台灣以外的社會旅行或學習,增廣見聞,在未來的職涯上,恩霓期待未來以文字工作者的角色,從事轉譯社會學概念或是議題的工作,試著將社會學的想像帶給更多民眾,重新審視身邊的人事物。
 
上一頁

聯絡資訊

大學部
研究所
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-羅耀拉大樓SL353室、SL312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