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友ALUMNI
系友活動
50週年系慶邀稿-第1屆張鄭美蓮學姐
發布日期 : 2019-10-23
50週年系慶邀稿-第1屆張鄭美蓮學姐


慶祝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創糸50週年
懷念輔大歲月-紀念羅四維神父
 
 
        我是張鄭美蓮,輔仁大學社會學系1969年第一屆入學的畢業生,目前定居美國洛杉磯,欣聞社會學系成立50週年,學校將舉辦一系列的慶祝活動,作為受益良多的第一屆畢業生,義不容辭來表達社會系對我終身的影響和貢獻。
 
        1969年,我以第一志願考入輔大社會學系,全家欣喜若狂,為什麼會選擇社會學系?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,我家有兩個被冠名為(不良青少年)的哥哥,因此,我想要了解,為什麼一個家庭會培養出學習程度大不相同的兄妹,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,孰重孰輕?有什麼差異?考上輔大社會系,我們全家,不只是爸爸媽媽,包括我的兩個哥哥,都非常興奮,全家期待有了一個讀社會學的妹妹,一定可以幫助這倆個哥哥脱胎換骨,重新得救!
   
        1969年,輔大才創校七年,位於偏遠的新莊,交通十分不便,由台北車站搭乘公路局的車程,至少要一小時以上,當年,新莊和迴龍 ,正在整修馬路,公路局班車少,時間又不固定,往往7點出門,9點還到不了學校,搭車雖然不便,輔大優美壯麗的校園,現代化的綜合校舍,前瞻性的國際教學,新潮流行的學風,帶給學生全新的洗禮。我們這些莘莘學子,也不辭舟車勞頓,興緻高昂的接受一流學府的最佳教育。
 
學養豐富的老師
紮實根基的教育
 
        第一屆的系主任是張雷神父,他是一位愛心豐富,把學生當成子女一般對待的好老師,他聘請了許多位學養深厚,教學生動活潑的神父及修女,作為我們的老師,Teresa 修女,是菲律賓藉的大一英文老師,雖然英文課本,使用最普通的「英文900句」,可是,教學內容,包羅萬象,我們上課100%使用英語,會話、寫作、思考、閱讀、真正做到了用英文說讀聽寫,對日後到美國求學生活,奠定了最基礎紮實的基本功,才能在美國的學校和社會立足。
 
        政治社會學的鮑幼玉老師,要求我們,大學的第一個入門課程,是學習如何寫讀書心得報告。而且,要求專業的標示備註,他提出50個和政治制度有關的課題,我被分配研究世界上最小的君主立憲的國家,立支敦世頓 (Liechtenstein); 鮑老師親自帶領我們到理學院圖書館,從查閲書單,選擇參考書,將文獻分類、歸納、綜合整理,而後指導大家,寫成一篇完整的讀書報告,這個繏寫報告的訓練,奠定了我在研究所求學期間,能夠很快地,有效率地,提出各種心得報告,大學的基礎訓練對日後的發展,有莫大的幫助。
 
        當時的社會學系和社會工作學系沒有分組,所以我們要上社會學的理論課,也需要修習社會工作的實踐課,這對我們全面了解社會理論和社會工作,理論和實踐的配合,有非常大的幫助,
 
        大學一年級的社會工作概論是由朱碧雲老師教的,她問我們「公娼」和「私娼」有什麼區別?未婚懷孕的母親和子女,要面對那些社會調適問題?我們這些高中畢業,懞懂無知的大一新鮮人,豈會了解到這些社會現象?朱秉欣神父教的家庭社會學,帶領我們討論一夫一妻,一夫多妻,和一妻多夫的家庭,這些生活化的教材,開拓了我們的視野,提昇了我們的觸角,真正發掘社會上不同層次的問題,社會問題的真實面,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。
 
        大三的時候,社會心理學,由美國回台的華僑楊淑惠老師任教,社會調查與研究由加拿大的任神父來教,不但教科書是英文,老師上課也用英文中文教學,當然,寫報告、交考卷也都是由英文進行,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,英文自然進步神速,對於社會心理學和做研究報告,也因為用Open Book的考試方法,而有許多不同的體驗,考試死背書是英雄無用的舊方法,這些老師教導我們獨立思考,創新思維,這樣不同於一般的教學方法,是多麼的珍貴,不同凡響的學習經驗。
 
    社會統計學和社會研究學,是我們最感頭痛的兩門課,大家都被深奧難懂的統計理論,計算公式和無法理解的研究理論感到十分困擾。沒想到,我在德州大學社會學研究所,有一堂課是無母數統計,我原以為一定也是十分困難,沒有想到,在大學的社會統計學,早就已經學過了,尤其是隨機抽樣,決定信賴區間,交义分析,因為大學課程中已經打好了堅實的底子,因此輕輕鬆鬆地,每一堂課都得到A+,同學給我取了一個AAA的外號,這些美好的經歷,都是輔大社會系給我的幫忙,我由衷的感謝!
 
        社區組織與發展(由唐學斌敎授),社會福利(劉脩如老師)等課程,在校期間,實在不清楚(社區發展)是什麼意思? 尤其台灣在1970年代,「社區」還是一個非常模糊生疏,又不具意義的名詞。 一直到1973年畢業後,在東吳大學擔任助教時,當時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仍在草創時期,只有三人専職,一將、一兵、一卒,楊懋春教授為主將,一兵蔡明哲教授,一卒鄭美蓮助教, 共同成立了東吳大學社會學系「外雙溪臨溪社區發展委員會」,開啓了台灣社區服務,鄰里互助的先驅,我在輔大所學的社區發展知識,點點滴滴的表現在工作之上,成為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早期社會工作。
 
春風化雨有教無類
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
 
        羅四維神父在我們大四時,開始主持社會糸主任的系務,羅主任是大四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,要求十分嚴格,論文的內容,數據,格式,他都會認真的審閲,我們也不敢大意,羅神父耐心的帶領我們,實踐兩個基本原則,第一要有計劃,按照計劃去執行論文的進度,第二要誠實,如果借用他人的資料,一定要清楚的說明,無論我們的稿子是多麼的粗劣,他總是給予清楚的改正方向,師生合作,每一人都順利完成論文畢業。這樣修習,改正的功課,讓我們日後從事研究報告,受益良多。
 
        我在大學畢業後,受聘在東吳大學社會系為創糸助教,經常和羅神父保持聯絡,共同参加許多社會問題和社會工作的研討會。1998年,羅神父訪美,希望和校友見面,我和第三屆的戴盛瑜學妹共同合作,聯繫了將近40位在南加州社會系的畢業生,在我們鑽石吧的家中歡聚一堂,而後,經常都會在羅神父訪美期間互相聯絡。不久之後,輔仁大學基金會成立,我的先生張文彬,也成為基金會創會的董事之一,和羅神父一起工作,為輔仁大學的醫學院發展募款。
 
        羅神父受邀到廣東的中山大學,在珠江替他們設計社會科學研究,為了學生的實習課程,羅神父四處張羅,安排不同的企業,提供給學生的實習機會,又到緬甸和泰國的偏遠地區,協助弱勢的學生,這樣有教無類的大愛精神,實在是教育界的典範。 羅神父在2004年,特別訪問我們位於上海南通貿聯的工廠,安排學生社會工作實習訓練的內容,每年暑假期間,4名珠海校區的學生由學校走向企業,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,神父為了學生的課業與訓練不辭辛勞,精心安排課程的精神,實在令人感動!
 
知難行易,知易行難,互為表裡
 
        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學習以及工作,讓我受益最多的是組織社會活動和執行社會資料分析的能力。
 
        1981年,我獲得傅爾布來特(Fulbright Scholarship) 奬學金,和文彬到加卅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博士班做訪問學者,在輔大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,讓我的學習駕輕就熟。而後,我們就定居在南加州的鑽石吧市。
 
        1997年,文彬接受社區朋友們的推薦,在鑽石吧競選市議員,當時,華裔參政才剛剛起步,南加州81個城市,只有三位華裔民選官員,幾乎沒有代言人,我們在短短的88天裏,舉行了20多次的社區居民活動,5次大型的籌款餐會,每週不間斷的民意調查,掃街拜票,能夠順利的完成這些任務,社會組織,社區活動,都是當年在校曾有的經驗,執行起來駕輕就熟,我的先生當年以第一高票當選為鑽石吧市的第一位華裔市議員,市長,當然,文彬本身的學養深厚,理念獲得大多數的居民認同,是勝選的關鍵,但是,搭配的社會組織和動員的力量,也是功不可沒的。
 
        2010年5月,我的二哥鄭大衛先生得了胃癌,我和小妺專程回台照顧他,在振興醫院的加護病房,我心急如焚的打電話給羅神父,他二話不說,從新莊搭了二個小時的車程,(當時捷運還沒有開通),趕到振興醫院,羅神父一進病房,我的二哥就對他説(Father,  Please Help me and forgive me!) 神父和二哥有很多簡短, 深入又知心的談話,神父問我哥哥:「你願意接受耶蘇做為你的救主嗎?」二哥毫不猶豫的回答「是的」,一天後,就在病床上,羅神父替二哥受洗成為天主教徒,洗清了他在人世間的猶疑和過錯,帶給他上主的至高無上的恩典和平安,二哥在受洗後的第二天,十分平靜的安息主懷,歸向天國,我們雖然十分不捨二哥的離去,但是,羅神父在二哥離世前的祈福,帶給我們許多的平安和寧靜,是我們全家衷心感謝,難以忘懷,刻骨銘心的經驗。
 
        在我們四處找不到辦理出殯儀式的教會時,羅神父告訴我們,可以用輔大校內淨心堂,為二哥舉行殯葬彌撒,在莊嚴隆重的天主教儀式下,我們替二哥舉行了一個溫馨感人的告別儀式,由羅神父主祭大典,感謝江漢聲校長,和許多社會學系的老師,全程出席紀念,讓二哥鄭大衛得以順利平安的歸天,安息在上帝的天家。
 
        我們為了感恩羅主任的熱心照顧,二嫂和家人商議之後,決定以「鄭大衛獎學金」捐給社會系和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生,當羅神父提出清寒學生獎學金時,我們都以為,台灣現時的經濟條件,每人一萬元的獎學金應該是太少了,可能不會有人申請,羅神父告知:困難的學生很多,只是都隱藏在深處,不為人知而已。感謝社會學系和社會工作學系的老師,每一年都非常認真的執行清寒獎學金的申請和審查,在每年十月份「羅四維合作夥伴研習會」時公開發放,獎勵這些優秀的學生,有這麼多的好學生,在家庭環境十分困難的狀況下,努力學習,半工半讀又學而有成,這樣勵精求進的精神,讓我十分感動,每每讀到他們的自傳中描述不懼怕生活中的苦難和挑戰,努力奮鬥的精神,感動之情,油然而生,這些優秀的學生,記錄了「世上苦人多」的真實寫照,他們目前的弱勢是短暫的,日後的優勢,是可以預期的。我們感謝羅主任,提出鄭大衞獎學金的制度,雖然,在2018年,這個獎學金,由於二嫂因病而中斷,但是,羅神父讓我們處處都有學習的機會,終身受益。
 
        輔仁大學對於我最重要的影響,就是成就了我和文彬的美好姻緣,我們相識在台北到輔大的公車上,求學的三年,加上5年的工作,八年的時間,我們l相濡以沫,互相支持,當年輔大的金童玉女,成就了美好的婚姻,幸福快樂的家庭,善良優秀的兒子,以及基礎紮實的企業,這些是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給我和文彬最重要的生命影響!
 
        當羅神父生病的時候,他告訴我,「我在台灣的醫生說,你大概是想家吧(You are Homesick! ),所以就回到美國,美國的醫生也告訴我,你大概是想家吧! 是想念台灣這邊的家吧!」雖然他是說的玩笑話,不可否認的事實,是羅神父以一個美國人,將天主教的大愛,在台灣發揚光大,貢獻他的一生給台灣,他住在台灣將近四十年,對台灣的教育,以及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的發展,有非常積極、正向、重大的影響,他的一生就是在平凡中顯現不平凡的影響力,在尋常中展現不尋常的生命力,羅神父的言教和身教,對於我和我的家人,提供了終身難忘的經 歴。
 
感謝輔仁大學給我們最優質的大學教育,終身受益!
 
        感謝社會學系,和社會工作系,改變了我們的一生,成就了我們成為一個不負使命的社會學者和社會工作的實踐者,這些都源于一位慈祥和藹,心中有大愛,不平凡的美籍神父,羅四維老師。
 
羅神父,我們永遠懷念您!
 
 
張鄭美蓮
2019-10-10
寫於洛杉磯台北機上


 
上一頁

聯絡資訊

大學部
研究所
242062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-羅耀拉大樓SL353室、SL312室